千足黄金、名烟名酒……党员干部切莫滑倒在“人情往来”上
-
小伙伴们,周末好
岁末年初,三湘大地在“雨雪路滑、小心摔倒”的温馨提示中,迎来了2019年。
日前,长沙、常德两地纪委接连发布通报,多名党员干部因收受高档礼品被严厉问责,涉案物有价值近10万元的紫薇盆栽、各类名烟名酒、成色很高的千足黄金等等,礼品种类五花八门。可想而知,送礼者不光出了“血”,还费尽了心思。
两市通报的违纪违法公职人员,既有党政机关领导干部、也有国有企业负责人,细读之下不难发现,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手中有权。礼品为何而来,又为何偏只送给他?结论不言而喻。
中国是礼仪之邦,也是人情社会。古人将“年”视为吃人的怪兽,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互走访乃至馈赠礼品,是庆祝平安度过难关的一种方式,属中华民族一大传统,不带功利色彩,原本无可厚非。但几经演变后,礼品这本经在不少人口中被念歪了,“礼多人不怪”、礼品是人际关系的“润滑剂”等观点悄然潜入,似乎送的礼越重,就越显得客气,收的礼越多,就越有“面子”,事实果真如此吗?
早在两千多年前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有言,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意思是说,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,为了利益各奔东西。当“礼”和“利”结伴而行,礼品成为送者追名逐利的敲门砖、收者变相受贿的敛财道时,味道就变了。
送礼者为何在茫茫人海中偏偏选中了你,无非是看重你手中的权力可以为他带来更大的利益。趁着过年过节这个“难得的”好当口,重礼相送,进而向你或求财或求官。一名企业主曾向媒体透露,“不送礼心里始终不踏实,担心来年生意受影响”。商人给官员送礼,就是让官员手中的权力始终偏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,完全背离了中央构建“‘亲’‘清’新型政商关系”的要求;下级给上级送礼,只为混个脸熟谋个好位,将“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、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”抛之脑后。
对于收礼者而言,礼品就是打着正常人情往来幌子敛财的遮羞布,揣着明白装糊涂,其实两人心照不宣。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。正常的人情往来与变相的行贿受贿之间,只有一线之隔,稍不注意就越线了。当陷入变味人情关系中的官员无法以同等钱物回报请托者时,公权力必然就会成为偿还人情的砝码。通过这一次次的欠与还,交往之间的小事小情就会演变成贪污腐败的大事坏事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从制度层面而言,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对党员干部人情往来明确列出“负面清单”:不能“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、礼金、消费卡和有价证券、股权、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”,不能“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”,不能借机敛财等等。所谓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,既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,不能只来不往,也指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经济水平、风俗习惯、个人经济能力的礼品礼金。
唐朝时,云南土官缅氏派遣缅伯高,送当地的特产天鹅给唐王朝表示拥戴,缅伯高路过沔阳河时,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,想给它洗个澡。不料,天鹅展翅飞向高空。无奈之下,缅伯高带着鹅毛披星戴月,到了长安,拜见唐太宗时讲出事情原委。唐太宗连声说:“难能可贵!难能可贵!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”从此,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人义重”被传为佳话,成为中国人礼尚往来、交流感情的写照。
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,礼品的寓意和内涵是“里子”,永远比“面子”更重要!君子之交淡如水。颇具创意的节礼,可以是您精心编辑制作的一段祝福、一张贺卡,可以是一包来自家乡的风味零食,也可以是一个温馨的健康提醒,只要是您的心意,就独一无二、意味深长。
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权相交,权失则弃。年关将至,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情交往中,一定要自觉把牢“思想防线”, 时刻谨记“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”、“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”和“借机敛财”三条红线,做到心明如镜,眼明如炬,切莫在请客送礼的事情上不慎滑倒。(王路 龙源)
读三湘风纪微信,沐正风肃纪新风。
如果你觉得不错,请点赞、转发。
咱们下周见!
更多精彩 为您推荐